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条例(2009年修正本)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5-28 05:20:25  浏览:8296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条例(2009年修正本)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大常委会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条例(2009年修正本)


(1997年10月1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 2009年3月27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修订 2009年3月27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9号公布 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实施科教兴新、人才强新战略,保障自治区各级科学技术协会(以下简称科协)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维护科协的合法权益,规范科协行为,发挥科协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科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各族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群众组织,是代表科学技术工作者的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各族科学技术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推动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第三条 科协应当动员和组织科学技术工作者,坚持科学发展观,贯彻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学技术工作指导方针,促进科学技术的繁荣与发展,科学技术的普及与推广,全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与科学技术人才的成长,科学技术与经济的有效结合;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科学技术工作者服务;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

第四条 科协应当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民主办会的原则,依照法律、法规和科协章程开展工作,管理内部事务。

第二章 组织机构

第五条 自治区、州、地、市科协由同级学会、协会、研究会(以下统称学会)和下一级科协组成。

县(市、区)科协由同级学会和基层组织组成。

第六条 自治区、州、地、市、县(市、区)科协委员会由同级科协代表大会民主选举产生,上级科协对下级科协实行业务指导。

第七条 乡(镇)、街道、企业、事业单位建立的科协,是科协在城乡开展群众性科学技术实践活动、普及科学技术的基层组织,上级科协对其进行业务指导。

科协应当加强组织建设,在科技工作者比较集中的地方和单位建立科协组织,发挥网络作用,促进所属学会、基层组织的发展。

第三章 工作职责

第八条 科协应当在各族科学技术工作者中开展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民族团结和反分裂教育,倡导献身、创新、求实、协作的科学精神和坚持真理、诚实劳动、亲贤爱才、密切合作的职业道德,弘扬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风尚。

第九条 科协应当依法行使民主权利,维护科学技术工作者和科学技术团体的合法权益,团结和联系科学技术工作者,反映科学技术工作者和科学技术团体的意见、建议和诉求。为科学技术工作者和科学技术团体服务。

科协应当捍卫科学尊严,促进学术道德建设和学风建设。

第十条 科协应当组织科学技术工作者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参与科技发展规划、科普工作规划、政策法规制定和有关事务的政治协商、科学决策和民主监督工作。

科协应当发挥离退休科技工作者的作用。

第十一条 科协应当对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科学技术事业、重大建设项目开展科学论证和技术咨询,提出意见和建议。

第十二条 科协及所属学会接受国家机关或者有关组织的委托,组织或者推荐相关科学家、技术专家、学者参与或者承担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评审和认证、科学技术项目评估、成果鉴定、技术标准制定和修改等事务。

第十三条 科协应当发挥所属学会和科学技术工作者的作用,同国内、国际科学技术组织、学术团体和科学技术工作者建立合作关系,推动国内、国际民间学术交流和科学技术合作。

第十四条 科协及所属学会应当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专业的教育和培训工作,评审优秀学术论文,表彰奖励优秀科技工作者和科普工作者,推荐优秀科技人才,提高各族科学技术工作者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专业、学术水平。

第十五条 科协及所属学会应当发挥科学技术普及工作主要社会力量作用,开展经常性、群众性、社会性科学技术普及活动,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反对封建迷信和伪科学,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第十六条 科协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在青少年中开展适合其特点的科学技术教育普及活动,努力提高青少年科学素质。

第十七条 科协应当扶持乡(镇)、街道(社区)科普组织、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研究会传播先进适用技术、开展科普活动,发挥其在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中的作用。

第十八条 县级以上科协应当加强所属学会与企业的协作,发挥企业科协的作用,开展合理化建议和技术创新活动,促进企业创新人才培养,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体系的建立。

第四章 保障措施

第十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重视和支持科协工作,发挥科协作用,把科协主要工作纳入工作部署和目标考核之中,并采取有效措施,为科协开展各项工作创造必要的条件。

第二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学术交流、科学技术普及设施纳入当地基本建设和城市建设规划,并保障其发挥作用。

第二十一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支持科协开展农牧区的科学技术普及和推广活动,加强边远、贫困地区科学技术工作,发展少数民族科学技术普及事业,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科学技术普及类报纸、期刊、图书、影视音像制品的编译、出版和发行给予扶持。

第二十二条 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应当为科协和学术团体开展活动创造条件,在人员、经费和活动场所等方面给予支持和保障,并保持所属科协和学术团体专兼职人员相对稳定。

第二十三条 科协所属学会和基层组织的专职工作人员与其所在单位同级工作人员享受同等待遇。

科协、学会兼职工作人员按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规定,在职务晋升、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资福利、社会保险等方面与其所在单位的其他工作人员同等对待。

第二十四条 科协的经费来源:

(一)各级人民政府的财政拨款;

(二)国内外法人、个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资助、捐赠;

(三)团体会员缴纳的会费;

(四)所属企业、事业单位所得收入和有偿服务收入;

(五)其他合法收入。

第二十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对科协的财政拨款应当列入财政预算,予以保证,并逐年增加;对贫困地区科协的财政拨款应当给予扶持。

第二十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鼓励和支持科协所属企业、事业单位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多种形式的有偿服务活动;鼓励和支持科协及所属学会主动承担公共服务职能,发挥科技团体在科技评价、科技人员评价和科技奖励等方面的作用;鼓励和支持科协按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规定建立学术交流、科学技术普及和奖励等项基金。

第二十七条 科协的经费使用应当执行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规定,并接受同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的审计和监督。

第二十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在科协工作和科学技术活动中作出突出成绩的单位、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九条 科协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给国家和社会造成损失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部门给予行政处分;造成经济损失的,依法赔偿;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条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部门对有关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造成经济损失的,依法赔偿;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侵犯科技工作者合法权益的;

(二)盗用科协及其所属团体名义,造成不良后果的;

(三)非法限制科协及其所属科技团体依法开展工作和活动的;

(四)滥用职权干扰科协工作的;

(五)贪污或挪用、克扣、截留科协经费的;

(六)其他侵犯科协合法权益的行为。

第三十一条 科协对违反国家法律、法规,侵犯科学技术团体和科学技术工作者合法权益的单位和个人,有权向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部门提出处理意见。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二条 本条例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印发《盘锦市民防指挥部规章制度》的通知

辽宁省盘锦市民防办


关于印发《盘锦市民防指挥部规章制度》的通知
盘民防指[2005]3号


市民防指挥部各成员单位:

  现将《盘锦市民防指挥部规章制度》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原有《盘锦市民防指挥部七项工作制度》同时废止。

      二○○五年三月二十日

盘锦市民防指挥部规章制度

  为使市民防指挥部组织领导市民防工作职能的全面履行,适应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工作的需要,特制定了盘锦市民防指挥部规  章制度。包括:

  1.盘锦市民防指挥部工作制度

  2.盘锦市民防指挥部专家委员会工作规定

  3.盘锦市民防指挥部成员单位联络员工作制度

  4.盘锦市民防应急值班制度

  5.盘锦市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和训练制度

  6.盘锦市应急预案编制管理制度

  7.盘锦市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告制度

  8.盘锦市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发布制度

  9.盘锦市民防指挥部成员单位联合执法检查制度

  10.盘锦市民防应急装备器材管理制度

盘锦市民防指挥部工作制度

为履行市民防指挥部的工作职责,保证盘锦市民防工作的顺利开展,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 市民防指挥部由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市民防指挥部是全市防空袭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的最高指挥机构,代表市委、市政府、盘锦军分区组织指挥全市防空袭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工作的综合预防和联合救援工作。

  第二条 贯彻执行国家、沈阳军区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民防应急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传达落实上级的重要会议精神等。

  第三条 研究讨论全市民防应急工作的发展方向,加强民防应急工作的统一领导、统筹规划,解决民防应急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

  第四条 制定民防应急工作的规章、制度。

  第五条 制定防空作战预案和突发公共事件总体预案,并按预案抓好落实,检查、指导各类突发公共事件专项预案和保障计划的制定和落实情况。

  第六条 检查、指导各分指挥机构的建设,构建科学的组织指挥体系,充分发挥民防指挥部的领导作用。

  第七条 编制全市救援力量、通信保障的建设方案,检查、督促相关部门抓好落实。

  第八条 检查各部门、各单位的民防应急工作,负责民防应急工作的综合评定。

  第九条 市民防指挥部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实施统一指挥,科学决策应急方案,严密组织救援行动,妥善处理善后工作。

  第十条 实行民防指挥部例会制度。民防指挥部会议由民防指挥部总指挥或副总指挥主持,每年至少召开一次,研究解决民防应急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民防指挥部专家委员会会议,由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或副主任委员主持,每年至少召开一次,提出民防应急工作的专家意见。民防指挥部成员单位联络员会议,由民防指挥部办公室组织召开,每年至少召开两次,布置民防应急工作的各项具体工作。

  第十一条 各县、区民防指挥部工作制度,可对照上述内容由县、区民防指挥部制定,并报市民防指挥部备案。

盘锦市民防指挥部专家委员会工作规定

第一条 为规范市民防指挥部专家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工作制度,促进专委会工作的有效开展,根据《市民防指挥部专家委员会管理暂行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专委会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发挥多学科、多专业的综合优势,在研究制定民防发展战略、研讨民防发展途径等重点工作中,发挥决策咨询作用,提高行政决策水平,加速民防事业进程,推动民防事业科学技术发展。

  第三条 专委会在决策活动中,应遵守客观公正的原则,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忠于职守,全心全意为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服务。

  第四条 根据民防事业的发展和工作需要,市民防指挥部按不同灾种和专业领域组建专委会。各专委会成员要在各自的工作业务范围内,各负其责,相互协调,密切配合,高质量、高效率地做好各项工作。

  第五条 市民防指挥部为专委会主管单位。

  第六条 专委会负责了解、掌握和研究全市民防建设发展动态,及时向相关部门提供信息和工作建议;参与研究和制定民防事业发展战略、技术政策和发展规划,参与重大灾种灾情的紧急救援和相关的后期处理;承担委托的专项工作。

  第七条 不定期的分析判断突发公共事件的发展趋势、规律及危害,适时提出预防和应急对策。

  第八条 参与审议、评估县(区)民防指挥部及市民防指挥部各分指挥部的应急预案并做出结论。

  第九条 组织编发《市民防指挥部专家委员会工作动态》,反映专委会及其专家提供的信息和工作建议,沟通专委会与各有关单位的信息交流;通报市民防指挥部领导对专委会工作的指示和要求;《市民防指挥部专家委员会工作动态》由市民防办公室负责主办。

  第十条 研究突发公共事件及民防建设的工作历史,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专委会每年至少应撰写一篇综合性报告或发表一篇某项技术发展的专论。

  第十一条 专委会的每项工作都应该明确负责人和配合工作的成员。

  第十二条 根据工作需要,专委会可召开主任委员碰头会、专委会全体会议、专项工作会议、专业委员会或专家组会议等会议,研究专委会工作或对某项工作组织专项论证。

  第十三条 必要时可采取电话或电子邮件方式,完成专委会相关会议内容,但重大事项仍应采取会议方式。

  第十四条 专委会每年召开一次全体会议,总结交流全年工作,确定下一年度的工作任务。

  第十五条 专委会研讨意见、评审结果和论证结论等,需要以文字形式确定的,由参加专委会会议的全体委员签名确认,并由市民防办决定发送范围等印发事宜。

  第十六条 聘用的专委会成员必须具有相应的专业技术职称,在本专业具备领先的技术水平,具有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廉洁奉公、遵纪守法、责任心强,愿为民防事业建设服务,获得过相应的项目奖和科技进步奖;身体健康、年龄适宜。

  第十七条 专委会成员的聘用应经所在单位或有关行业学(协)会和县(区)民防指挥部书面推荐,由市民防办审查后报市民防指挥部主管领导审批。

  第十八条 市民防办负责对相应的专委会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促进专委会廉洁自律。

  第十九条 专委会内部要严格依照专委会管理暂行规定和本工作规则开展工作,健全内部监督自律机制;对重大问题,要积极主动地组织研究,提出解决方案。

  第二十条 专委会工作要接受舆论和群众的监督。

盘锦市民防指挥部成员单位联络员工作制度

为了保证市民防指挥部与各成员单位的经常性联络,使指挥部成员及时了解和掌握民防工作的有关精神,使指挥部及时了解和掌握各成员单位落实民防工作的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 市民防指挥部成员单位联络员由各成员单位指派1名负责本系统应急工作或相关工作的科级干部兼任。

  第二条 联络员须按市民防指挥部的要求,及时向本部门、本单位的指挥部成员和负责应急工作的领导报告指挥部的有关工作要求,负责协调落实有关具体工作。

  第三条 联络员负责本单位和市民防指挥部及其他成员单位间民防信息的传递反馈。

  第四条 联络员应掌握本单位应急组织机构、应急预案、救援力量等应急准备工作情况,及时向本部门、本单位的市民防指挥部成员和负责应急工作的领导提出应急工作建议。

  第五条 联络员负责本单位民防工作有关文件、资料的登记、分发,催办和送交存档工作。

  第六条 负责本单位市民防指挥部成员交办的有关民防工作的其它事宜。

  第七条 联络员按时参加市民防指挥部成员单位联络员会议。

  盘锦市民防应急值班制度

为了规范应急值班秩序,及时有效受理重大特大突发公共事件,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 市民防指挥部设立民防应急指挥中心,指挥中心应具备指挥调度(值班室)和指挥保障功能。各分指挥部设置应急值班室,值班室必须设有电话、传真、微机等值班设施和必要的休息设施。各救援力量应设有固定的值班电话。

  第二条 各值班系统应根据各自情况制定具体的值班制度和值班员职责。

  第三条 各值班系统应有专人进行24小时不间断值班。每班应有值班领导1人,由单位领导干部担任,值班员1至2人,负责具体的值班勤务,值班车辆一台。

  第四条 值班领导必须熟悉应急组织指挥体系,掌握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程序和方法,能及时正确处置紧急情况。值班领导应经常检查值班情况,发现问题立即整改。

  第五条 值班员必须坚守值班岗位,履行值班员职责。熟悉接处警程序和有关规定,熟练使用值班设施和器材,把握好“接、报、传、跟”四个环节。

  接,就是接警。要问清事件报告人姓名、单位、联系电话和事件种类性质,发生时间,地点,危害范围、危害程度,现场处置情况,请求救援的事项等。

  报,就是报告。值班员接警后,要首先向值班领导报告,然后按照值班领导的指令报告有关值班室,通知相关应急工作人员。
传,就是传达领导的指令。值班员必须及时、准确地将领导的命令、指示传达给指定的对象。

  跟,就是跟踪检查命令、指示执行情况。并将核实的情况及时向指挥员报告。

  第六条 值班员必须及时、准确、详细、清晰地填写值班日记和有关报表。

  第七条 值班员必须爱护值班室设施设备和物品,保持室内物品摆放整齐和环境整洁,不准在值班室进行与值班无关的活动,保持室内肃静。

  第八条 严格交接班管理。交班的主要内容是:接警、处警情况;待办事宜;文件资料、值班记录;值班室设施、设备,物品完好情况。

  第九条 凡因值班人员责任心不强,工作失误,漏岗,错报漏报等,给应急工作造成损失的,要追究值班人员责任。

盘锦市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和训练制度

第一条 为科学整合各部门、各单位救援力量,迅速有效地实施救援,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应急救援队伍是指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或县以上人民政府的有关规定组建的第一响应队伍(特勤队伍)、民防专业队伍和社区志愿者队伍。

  第三条 县以上民防指挥部根据实际需要,指定相关部门建立第一响应队伍。第一响应队伍是防空和应突的突击力量,必须达到人员专业、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反应快速、救援有效的要求。

  第一响应队伍的组织建设,由组建部门和单位提出计划,经市民防指挥部批准后由组建部门和单位具体组织实施。队伍人数根据救援任务需要和本行业担负抢险救灾任务的现有专业人员人数酌情确定,组成人员可以是本部门、本单位民防专业队伍中的专业人员。

  第一响应队伍的训练工作由组建单位组织,主要是以岗位培训为主,通过工作实践提高队员的应急技能,以集中训练为辅,通过有组织的训练提高队伍的应急能力。

  第一响应队伍日常工作的装备器材应满足应急救援的需求。

  第四条 县以上民防指挥部应当根据民防应急工作的需要,按照平战结合、专业对口和便于领导、便于指挥的原则,组织有关部门建立民防专业队伍。民防专业队伍是群众防空和应急救援的骨干力量。平时,参加各种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援任务;战时,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中规定人防专业队的任务。

  民防专业队伍的组织建设,由组建部门和单位提出计划,经市民防指挥部批准后由组建部门和单位具体组织实施。队伍人数根据救援任务需要和本行业担负抢险救灾任务确定。民防专业队的编成要与工作、生产、行政组织相适应,技术性强的专业队伍,可按系统、行业进行编组,其它专业队伍,可按行政区进行编组。

  民防专业队伍的训练工作由组建单位组织。采取在职训练为主,结合适当的集中训练和综合性演练,每年可结合生产、工作有目的地安排五至十天专业训练。干部应重点进行组织指挥业务训练。

  民防专业队伍所需装备、器材,就是这些单位平时进行生产、工作所使用的装备器材。民防、军事部门负责提供一些非生产性的专用设备、器材。

  第五条 社区志愿者队伍是社区组织的,居民自愿参加的基层群众性防灾救援组织,主要担负民防应急知识宣传教育、组织社区联防和居民自救互救、支援联合救援行动等任务。

  社区志愿者由街道办事处负责组建,由社区负责管理。社区志愿者队伍是应急救援的补充和支援力量,队伍组成由社区根据防灾救援的实际需要确定。志愿者队伍中可设应急宣传员、消防监督员、治安协理员、防疫监督员、医疗救护员、燃气抢修联络员、电力抢修联络员、自来水抢修联络员等岗位,并明确职责、工作方式、联系方式和一般要求。街道或社区可设志愿者工作站,组织志愿者活动,对志愿者实施管理。志愿者活动经费由街道办事处负责保障。

  第六条 民防指挥部有权指挥调动本级政府辖区内所有救援队伍。

  第七条 各救援队伍必须设有值班电话,进行24小时不间断值班。

  第八条 各种救援队伍按要求参加民防指挥部统一组织的联合救援演习,不断提高协同行动能力。

  第九条 对不按规定组建、训练救援队伍和不服从指挥调动的有关部门、单位、队伍的责任人和队员,按有关规定追究责任,造成重大损失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盘锦市应急预案编制管理制度

  为加强应急预案编制和管理工作,提高预案质量和管理水平,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 县以上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由民防指挥部组织相关部门编制,由民防指挥部专家委员会审议、论证,经政府常务会议审定,商请同级军事部门同意后实施。应急专项预案由民防指挥部有关成员单位、大中型企业按照有关要求编制,由相关的民防指挥部专家委员会委员审议、论证,经民防指挥部审批后实施。

  第二条 民防指挥部各有关成员单位要有分管领导、具体业务部门和工作人员负责预案的编制、修订、保管。

  第三条 突发事件专项预案由基本案和若干行动案与保障计划组成。基本案是整个预案的总纲,主要内容包括突发事件灾情总体判断、指挥体制、预测预警体系、应急响应程序、救援队伍建设与使用后期处置措施等。行动案是针对具体灾情采取对策的方案,主要内容包括灾情详细判断、应急具体对策和现场指挥所开设方案等。保障计划是保障行动案落实的方案,包括指挥场所的保障、信息保障、通信保障、工程保障、装备器材保障、物资保障、交通运输保障、医疗卫生保障、治安保障等。

  第四条 各类预案原则上每5年作一次全面、较大的修改,按照规定程序上报审批。行动案和保障计划可根据情况变化适时进行修改和补充,保证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修改、补充的预案适时报市民防指挥部办公室备案。

  第五条 各有关部门单位领导干部和相关人员必须熟悉本部门、本单位的应急预案,保证发生突事件时,能正确处置各种情况,具备较高的应变能力。

  第六条 民防指挥部办公室负责组织专项预案编制与管理工作经验交流,实现预案资源共享。各部门之间可自行组织预案工作交流,相互熟悉预案,保证应急联动,相互配合支援。

  第七条 各类预案应实行计算机管理,有条件的部门应编制有关应用管理软件,实现预案调阅、修改、图形标绘、态势演播和相关信息查询等功能,不断提高预案智能化水平。

  第八条 各类预案的涉密内容不得向社会公布,不得利用互联网传输,严防丢失泄密。

盘锦市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告制度

  第一条 为规范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告内容、程序和方法,明确信息报告时限和要求,严格信息报告责任追究,确保信息传输及时准确,依据《盘锦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分为日常信息、应急信息和公众信息。

  日常信息:是指预防和应急准备方面的信息,主要包括应急预案,防灾减灾规划计划,组织机构,指挥通信设施、设备、网络,救援队伍,救援装备、器材、物资,赈灾物资储备,预警监测网络,防护建设,重点目标和要害部位防护,专业知识,学术研究,工作经验,建议、意见,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制度等。

  应急信息:是指处置突发事件的相关信息。主要包括事件种类、性质,发生原因、时间、地点,危害因素、范围,造成或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社会影响,处置过程,处置结果,善后处理,事件调查,责任追究,恢复重建,人力、物力、财力、使用情况等。
公众信息:是指非涉密的、可在全社会交流的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信息。

  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和重大社会影响的涉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一)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台风、冰雹、雪、沙尘暴等气象灾害,火山、地震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风暴潮、海啸等海洋灾害,森林草原火灾和重大生物灾害等。(二)事故灾难。主要包括民航、铁路、道路、水运等重大交通运输事故,工矿企业、建设工程、公共场所及机关、企事业单位发生的各类重大安全事故,造成重大影响和损失的供水、供电、供油和供气等城市生命线事故以及通讯、信息网络、特种设备等安全事故,核与辐射事故,危险化学品事故,重大渔业事故,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等。(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如鼠疫、霍乱、肺炭疽、O157、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等)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重大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四)突发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重大刑事案件、涉外突发事件、边境突发事件、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以及规模较大的群体性事件等。

  第三条 日常信息报告。实行日报、周报、月报和年报制度。日报、周报预测、监测、预警动态信息;月报综合信息;年报计划、总结信息。月报在下月5日前上报,年报在下一年1月5日前上报。
报告程序:市民防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向市民防指挥部办公室报告,市民防指挥部办公室向市委、市政府和军分区报告。

  信息报告方式:(1)人工专递;(2)有线传真;(3)无线数传;(4)网络传输。

  第四条 应急信息报告,实行速报制度。主报告程序:

  发生Ⅳ级预警事件,应急联动接处警中心接警后,5分钟内向事件发生地县(区)民防指挥部或县(区)政府分警,7分钟内向市相关分指挥部通报。县(区)民防指挥部或县(区)政府30分钟内向市相关分指挥部报告处置情况。

  发生Ⅲ级预警事件,应急联动接处警中心5分钟内分警到市有关分指挥部,7分钟内向市民防指挥部通报情况。市有关分指挥部30分钟内向市民防指挥部报告处置情况。市分指挥机构10分钟内向省相关分指挥机构报告。市民防指挥部15分钟内向省应突总指挥部报告。

  发生Ⅱ级和Ⅰ级预警事件,应急联动接处警中心3分钟内向市民防指挥部分警,5分钟内向各相关分指挥部通报,7分钟内向省应急联动接处警中心报告。市民防指挥部7分钟向省应急指挥部报告。各相关分指挥部10分钟内向省分指挥部报告。

  辅助报告程序,按照专业归口管理原则,逐级报告,一级预警事件信息可越级报告。

  第五条 公众信息报告,实行公众化多渠道、经常性报告方式,鼓励公民通过多种载体报告信息。

  第六条 市民防指挥部按照省应突总指挥部有关规定统一组织有关成员单位建立计算机网、指挥通信网、综合数据库和电子地理信息系统,统一数据规划,数据格式、技术体制和应用平台,保证信息互通共享。有条件的部门,应向市民防指挥中心传送实时图像监控信息。

  第七条 机密以上信息报告,必须采取保密措施,符合保密规定。

盘锦市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发布制度

  为使公众及时获知突发公共事件信息,采取预防和救护措施,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 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发布,是指政府和社会公布必须获知的可能发生、即将发生和已经发生的突发事件信息的服务行为。发布的信息包括可向社会公布的突发公共事件预测、预报、预警、预防和实际灾情、应急救援、善后处理等方面的信息。

  第二条 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发布工作由市民防指挥部代表市政府实施统一管理。灾种单一不能引起公民恐慌和社会骚乱的突发公共事件信息,由有关职能部门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发布。危害因素复杂,危害程度严重,危害范围超出区(县)行政区域的突发公共事件信息,由有关部门提出信息发布申请,经市民防指挥部审查批准后,由申请部门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发布。

  第三条 易于引起公民恐慌和社会骚乱的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必须经民防指挥部审批后发布。

  第四条 各有关部门和新闻单位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向社会发布突发公共事件预报、预警信息,为公民及时采取预防和防护措施提供服务。

盘锦市民防指挥部成员单位联合执法检查制度

  为使民防指挥部成员单位,依据民防应急工作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严格履行各自职能,依法行政,依法防救,保证盘锦市民防应急工作的顺利开展,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 市民防指挥部联合执法检查组,由市民防指挥部领导和有关成员单位负责人及政府法制办有关人员组成。必要时请市人大有关部门领导参加,或由市人大组织执法检查。

  第二条 联合执法检查的具体安排,由市民防指挥部办公室提出方案,经市民防指挥部总指挥批准后实施。

  第三条 联合执法检查的内容

  1、贯彻执行民防法律、法规、规章情况。

  2、市、县(区)人民政府依法将民防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及民防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情况。

  3、市民防指挥部及其所属各分指挥机构指挥体系,指挥保障体系建设情况。

  4、民防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情况。

  5、各部门依法履行民防职责情况。

  6、各部门、各重点目标单位编制、落实民防应急预案情况。

  7、各部门、各重点目标单位民防准备工作落实情况。

  8、应急和值班执勤情况。

  第四条 联合执法检查一般情况下,每两年进行一次;必要时,可随时安排。

盘锦市民防应急装备器材管理制度

  为加强民防应急装备器材的管理,保障各种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 民防应急装备、器材,是指担负救援任务或保障任务的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用于指挥、救援的设备、设施的总称。包括:专用通信工具,计算机设施(含软件),专用指挥车、通信车、救援车,各类特种车,专用救援工具、仪表等。

  第二条 民防应急装备、器材的种类、数量由各相关部门、各相关单位根据各自应急任务的分工确定。各部门单位专用的救援装备、器材,按现行体制由各部门组织购置。系统设备、设施,由民防指挥部办公室组织相关部门统一规划,经政府批准后,统一或分别实施。

  第三条 各相关部门单位应设立装备器材库,有专人负责管理,建立登统计、出入库制度。民防应急装备、器材的管理使用,要做到定用途、定存放地点、定人员、定责任、定应急抢修措施。

  第四条 民防应急装备、器材要按技术操作规程,维护保养的技术要求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保证装备、器材始终处于良好的使用状态,遇有应急情况要做到能及时开通和现场使用。完善安全防护措施,防止造成损坏、丢失等事故的发生。

  第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向无关人员提供和泄露民防应急装备、器材的资源信息。

  第六条 因人为造成民防应急装备、器材损失、丢失和泄密,并对指挥救援行动造成不良后果的,要追究相关部门和当事人的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853次会议讨论通过)


为依法惩治诈骗犯罪活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破坏金融秩序犯罪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的有关规定,现就审理诈骗案件的几个具体问题解释如下:
一、根据《刑法》第一百五十一条和第一百五十二条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构成诈骗罪。
个人诈骗公私财物2千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个人诈骗公私财物3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
个人诈骗公私财物20万元以上的,属于诈骗数额特别巨大。诈骗数额特别巨大是认定诈骗犯罪“情节特别严重”的一个重要内容,但不是唯一情节。诈骗数额在10万元以上,又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也应认定为“情节特别严重”:
(1)诈骗集团的首要分子或者共同诈骗犯罪中情节严重的主犯;
(2)惯犯或者流窜作案危害严重的;
(3)诈骗法人、其他组织或者个人急需的生产资料,严重影响生产或者造成其他严重损失的;
(4)诈骗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救济、医疗款物,造成严重后果的;
(5)挥霍诈骗的财物,致使诈骗的财物无法返还的;
(6)使用诈骗的财物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
(7)曾因诈骗受过刑事处罚的;
(8)导致被害人死亡、精神失常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9)具有其他严重情节的。
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以单位名义实施诈骗行为,诈骗所得归单位所有,数额在5万至10万元以上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一百五十一条的规定追究上述人员的刑事责任;数额在20万至30万元以上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五十二条的规定追究上述人员的刑事责任。
对共同诈骗犯罪,应当以行为人参与共同诈骗的数额认定其犯罪数额,并结合行为人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作用和非法所得数额等情节依法处罚。
已经着手实行诈骗行为,只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获取财物的,是诈骗未遂。诈骗未遂,情节严重的,也应当定罪并依法处罚。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可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并考虑社会治安状况,在“2千元至4千元”、“3万元至5万元”的幅度内,分别确定本地区执行的个人诈骗“数额较大”、“数额巨大”,以及单位实施诈骗,追究有关人员刑事责任,参照本条第四款规定的数额,确定适用《刑法》第一百五十一条或者第一百五十二条的具体数额标准,并报最高人民法院备案。
二、根据《刑法》第一百五十一条和第一百五十二条的规定,利用经济合同诈骗他人财物数额较大的,构成诈骗罪。
利用经济合同进行诈骗的,诈骗数额应当以行为人实际骗取的数额认定,合同标的数额可以作为量刑情节予以考虑。
行为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认定其行为属于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经济合同进行诈骗:
(一)明知没有履行合同的能力或者有效的担保,采取下列欺骗手段与他人签订合同,骗取财物数额较大并造成较大损失的:
1、虚构主体;
2、冒用他人名义;
3、使用伪造、变造或者无效的单据、介绍信、印章或者其他证明文件的;
4、隐瞒真相,使用明知不能兑现的票据或者其他结算凭证作为合同履行担保的;
5、隐瞒真相,使用明知不符合担保条件的抵押物、债权文书等作为合同履行担保的;
6、使用其他欺骗手段使对方交付款、物的。
(二)合同签订后携带对方当事人交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定金、保证金等担保合同履行的财产逃跑的;
(三)挥霍对方当事人交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定金、保证金等担保合同履行的财产,致使上述款物无法返还的;
(四)使用对方当事人交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定金、保证金等担保合同履行的财产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致使上述款物无法返还的;
(五)隐匿合同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定金、保证金等担保合同履行的财产,拒不返还的;
(六)合同签订后,以支付部分货款,开始履行合同为诱饵,骗取全部货物后,在合同规定的期限内或者双方另行约定的付款期限内,无正当理由拒不支付其余货款的。
三、根据《决定》第八条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的,构成集资诈骗罪。
“诈骗方法”是指行为人采取虚构集资用途,以虚假的证明文件和高回报率为诱饵,骗取集资款的手段。
“非法集资”是指法人、其他组织或者个人,未经有权机关批准,向社会公众募集资金的行为。
行为人实施《决定》第八条规定的行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其行为属于“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
(1)携带集资款逃跑的;
(2)挥霍集资款,致使集资款无法返还的;
(3)使用集资款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致使集资款无法返还的;
(4)具有其他欺诈行为,拒不返还集资款,或者致使集资款无法返还的。
个人进行集资诈骗数额在20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个人进行集资诈骗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特别巨大”。
单位进行集资诈骗数额在50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单位进行集资诈骗数额在250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特别巨大”。
四、根据《决定》第十条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构成贷款诈骗罪。
《决定》第十条规定的“其他严重情节”是指:
(1)为骗取贷款,向银行或者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行贿,数额较大的;
(2)挥霍贷款,或者用贷款进行违法活动,致使贷款到期无法偿还的;
(3)隐匿贷款去向,贷款期限届满后,拒不偿还的;
(4)提供虚假的担保申请贷款,贷款期限届满后,拒不偿还的;
(5)假冒他人名义申请贷款,贷款期限届满后,拒不偿还的。
《决定》第十条规定的“其他特别严重情节”是指:
(1)为骗取贷款,向银行或者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行贿,数额巨大的;
(2)携带集资款逃跑的;
(3)使用贷款进行犯罪活动的。
个人进行贷款诈骗数额在1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个人进行贷款诈骗数额在5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个人进行贷款诈骗数额在20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特别巨大”。
五、根据《决定》第十二条规定,利用金融票据进行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构成票据诈骗罪。
个人进行票据诈骗数额在5千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个人进行票据诈骗数额在5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个人进行票据诈骗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特别巨大”。
单位进行票据诈骗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单位进行票据诈骗数额在30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单位进行票据诈骗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特别巨大”。
使用伪造、变造的委托收款凭证、汇款凭证、银行存单等其他银行结算凭证进行诈骗,数额较大的,以票据诈骗罪定罪处罚。
六、根据《决定》第十三条规定,利用信用证进行诈骗活动的,构成信用证诈骗罪。
个人进行信用证诈骗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个人进行信用证诈骗数额在50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特别巨大”。
单位进行信用证诈骗数额在50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单位进行信用证诈骗数额在250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特别巨大”。
七、根据《决定》第十四条规定,利用信用卡进行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构成信用卡诈骗罪。
行为人实施《决定》第十四条第一款(一)、(二)、(三)项规定的行为,诈骗数额在5千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诈骗数额在5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诈骗数额在20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特别巨大”。
“恶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或者明知无力偿还,透支数额超过信用卡准许透支的数额较大,逃避追查,或者自收到发卡银行催收通知之日起3个月内仍不归还的行为。恶意透支5千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恶意透支5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恶意透支20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特别巨大”。
持卡人在银行交纳保证金的,其恶意透支数额以超出保证金的数额计算。
八、根据《决定》第十六条规定,进行保险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构成保险诈骗罪。
个人进行保险诈骗数额在1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个人进行保险诈骗数额在5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个人进行保险诈骗数额在20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特别巨大”。
单位进行保险诈骗数额在5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单位进行保险诈骗数额在25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单位进行保险诈骗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特别巨大”。
九、对于多次进行诈骗,并以后次诈骗财物归还前次诈骗财物,在计算诈骗数额时,应当将案发前已经归还的数额扣除,按实际未归还的数额认定,量刑时可将多次行骗的数额作为从重情节予以考虑。
十、行为人进行诈骗犯罪活动,案发后扣押、冻结在案的财物及其孳息,如果权属明确的,应当发还给被害人;如果权属不明确的,可按被害人被骗款物占扣押、冻结在案的财物及其孳息总额的比例发还被害人;如果能够确定扣押、冻结在案的财物及其孳息不属于已查明的被害人所有,但又无法发还未查明被害人的,应当依法上缴国库。
十一、行为人将诈骗财物已用于归还个人欠款、货款或者其他经济活动的,如果对方明知是诈骗财物而收取,属恶意取得,应当一律予以追缴;如确属善意取得,则不再追缴。
十二、本解释中使用的货币数额是指人民币的数额。审理具体案件涉及外币的,应当依照案发当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外汇牌价折算成人民币。
十三、本解释所称“以上”包括本数在内。
十四、本解释自公布之日起生效。